我的航天夢
航天,總是伴隨著轟隆隆的噴火聲和激動人心的倒數聲。當火箭真正飛上天空的那一瞬間,屏幕前緊握的雙手和跳動的心訴說著難以言表的沸騰,那是每一個中國人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神舟”飛天,“祝融”探火,“嫦娥”攬月,“天宮”遨游,這是中國承載了五千年夢想的浪漫。
盡管“飛天”有些遙遠,但“航天精神”卻是我可以感受和觸摸到的。
我的航天夢,有敢為人先的魄力。2003年,楊利偉隨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翱炜窗?,他眨眼了,還活著!”一句話道盡了驚心動魄。
我的航天夢,有日復一日的堅持。8倍重力加速度的離心機訓練,沒有一個宇航員按下暫停鍵;失重狀態下,他們穿上特制的衣服泡在水里;他們在轉椅上每次堅持15分鐘,一次性轉450多圈……宇航員們的背后,是汗水和血水。
我的航天夢,有精益求精的責任。宇航員在太空中“感覺良好”的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的付出。時針回撥到1966年,我國進行首次“兩彈結合”試驗彈體內檢查,王長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彈體內部挑出一根肉眼幾乎無法識別的小白毛。從那時起,“精益求精、分毫不差”的“小白毛”精神便薪火相傳,被一茬又一茬的科研人員融入了血脈,刻進了骨髓。
我的航天夢,有永不冷卻的熱愛。“翱翔在藍色的天空”是聶海勝從小的夢想,這份夢想讓他保持飛天初心,時刻準備再出征。2021年6月17日,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征戰太空,成為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航天員。這份執著和熱愛,書寫了屬于他的傳奇,更創造了屬于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星空浩瀚,讓人著迷?;蛟S有那么一天,平凡的我們也可以帶著航天夢,感受著航天人的精神,追逐星海,探索無限可能。這也是強國夢。
(中鐵十五局集團路橋公司磨萬鐵路構件廠 李祖禮)